6686体育官网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历史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历史观

发布者: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3-12-21浏览次数:10

历史观是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对重大问题,战略问题作出深刻的历史分析和比较,彰显了深邃的历史观照,深厚的历史情怀,强烈的历史担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历史观是认识历史规律,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的科学思想体系,是坚持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昭示着对强党之路 南宫体育,强国之路,复兴之路的深刻认识,是我们认真学习历史,正确认识历史的强大思想武器。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清醒剂 南宫体育. 营养剂.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南宫体育,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重要论述表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待历史的一贯立场和态度,体现了对坚持正确历史观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深刻认识。

注重以史为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不仅记述了前人得与失,成与败的经验教训,而且还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思想精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发生在未来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 南宫体育,为中华民族的接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宝贵财富,重视,研究,借鉴这些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获得思想的启迪,知识的武装,从而站在历史的深厚基础上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善于学习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重视对党的历史的学习和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从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我们要在学好党史的基础上,学好中国近代史,学好中国历史,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人是干什么的 南宫体育,已经干了什么,还要干什么,弄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这些重要论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内涵丰富,立意高远,为新时代管党治党,治国理政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依据和根本遵循,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历史视野。

汲取智慧力量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很多辉煌,但近代以来却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屈辱境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 南宫体育,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但我们仍然处在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只有紧紧抓住这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勇于创新,永不懈怠,才能不负时代的馈赠,历史的厚待。

用正确历史观分析现状. 认清趋势 南宫体育. 把握未来.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 南宫体育,历史观正确与否,关系人心聚散,国家兴亡,民族盛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提供了重要遵循。

坚持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 南宫体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唯物史观,正确党史观,在党和国家历史问题上正本清源,取得了显著成效,”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就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

树立大历史观,坚定历史自信,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大历史观,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正确走向,认清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树立大历史观,就要充分认识到历史是延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整体,将不同历史时期割裂或对立都是违背客观事实的,认知历史必须在时间上要具有“全程视角”,在空间上要具有“全球视野”,在整体上要具有“全局视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从历史,现实,未来的贯通中把握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在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联系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来思考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来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前进方向,联系中国近代以来180多年斗争史来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联系100多年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来把握党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充分彰显了立足历史大视野,发展大趋势来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历史观,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学习和总结党的历史,就要从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咬定青山不放松 南宫体育,风雨无阻向前进。

把握历史规律,汲取历史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启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坚实基础。要端起历史的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规律、展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强调,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感悟真理的力量,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强调“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等等。这些重要论述,对我们科学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运用历史思维,借鉴历史经验。历史记录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走过的足迹,既记述着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包括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可以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重要启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尊崇历史、研究历史,确立历史思维,“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如何正确看待党的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党的历史经验作为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思想武器,更好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待历史,注重借鉴历史经验和吸取历史教训推进治国理政,善于从历史经验中增强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定力、魄力、能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历史观的重要方面。

坚持正确党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历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关于如何看待党史上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关于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正确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关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总的来看,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人民立场,坚持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

坚持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续写历史荣光

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始终保持高度的历史自觉、坚定的历史自信、强烈的历史担当,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历史时间。

增强历史自觉,把握历史大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运用好历史观,要从历史长河中洞明历史规律,认清历史有其发展规律和大势,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不断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把握机遇的能力;要从时代大潮中正确认识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更好地看清楚我们所面临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在此基础上确定新时代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战略;要从全球风云中把握历史大势,更好地看清楚我们所面临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于大变局中展现大党大国的使命担当。

肩负历史使命,勇担历史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各国实现现代化的模式和标准具有多样性。经过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长期探索,特别是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于中华文明,历经结合中国实际的艰辛探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担当作为、奋勇前行的历史主动精神,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充分彰显了历史自信,是我们党贯彻落实正确历史观的生动体现,必须一以贯之地加以推进。

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贯彻落实正确历史观,必须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要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中,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新业绩。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